本品为虎耳草科岩白菜属植物岩白菜的干燥根茎或全草,秋、冬二季采挖,除去叶鞘和杂质,晒干。别名:岩七、...

发布日期:2025-10-16 来源:PSM药盾公益

本品为虎耳草科岩白菜属植物岩白菜的干燥根茎或全草,秋、冬二季采挖,除去叶鞘和杂质,晒干。别名:岩七、蓝花岩陀、岩菖蒲、滇岩白菜。主要产于四川西南部、云南北部及西藏南部和东部。岩白菜作为临床常用的祛风湿、止咳类中草药,药用历史悠久,现代药理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其在呼吸系统疾病、风湿痹痛治疗中的显著疗效。
【形状特征】
多年生草本,整株高达50厘米
倒卵形、窄倒卵形或近椭圆形,稀宽倒卵形或近长圆形,长5.5-16厘米,先端钝圆,边缘具波状齿或近全缘,基部楔形,两面具小腺窝,无毛;叶柄长2-7厘米,托叶鞘无毛
花葶疏生腺毛;聚伞花序圆锥状,长3-23厘米;花梗长0.8-1.3厘米,与花序分枝均密被长柄腺毛;托杯被长柄腺毛;花瓣紫红色,宽卵形
根茎
呈圆柱形,略弯曲,直径0.6~2cm,长3~10cm;表面灰棕色至黑褐色,具密集或疏而隆起的环节,节上有棕黑色叶基残存,有皱缩条纹和须状根痕。
【鉴别】
本品根茎呈圆柱形,略弯曲,直径0.6~2cm,长3~10cm;表面灰棕色至黑褐色,具密集或疏而隆起的环节,节上有棕黑色叶基残存,有皱缩条纹和须状根痕。质坚实而脆,易折断。断面类白色或粉红色,略显粉质,部分断面有网状裂隙,近边缘处有点状维管束环列。气微,味苦、涩。以个大、质坚、味苦涩浓者为佳。

【性味归经】
味甘、涩,性凉,归肺、肝、脾经。
【化学成分】
主要有香豆素类、黄酮类、萜类、糖苷类、甾体类、蒽醌类和有机酸类等。岩白菜素,具有祛痰止咳的作用,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特效”药物。
【功能与药理作用】
核心功效为止咳祛痰、止血止泻、舒筋活络
止咳祛痰
针对慢性支气管炎、肺热咳嗽等,能缓解咳嗽、痰多等症状。
止血止泻
用于咯血、吐血、便血、崩漏及腹泻、痢疾等。
舒筋活络
可治疗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能减轻关节疼痛、活动不利等情况。
【配伍应用】
慢性支气管炎、肺热咳嗽
经典配伍
岩白菜15g + 桔梗10g + 杏仁10g + 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
止咳祛痰,适用于咳嗽、咯痰不爽、胸闷等症,可随证加减:痰多者加陈皮10g、茯苓15g;肺热明显者加黄芩10g、桑白皮12g。
咯血、吐血
配伍方案
岩白菜20g + 白及15g + 仙鹤草15g + 生地12g,水煎服,每日1剂。
适用症
各种原因引起的咯血、吐血,能起到止血的作用,若出血较多可加三七粉3g(冲服)。
风湿痹痛
配伍方案
岩白菜30g + 独活15g + 秦艽12g + 桑枝20g,水煎服,每日1剂,同时可将药渣外敷患处。
适用症
风湿引起的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可缓解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
【注意事项】
岩白菜性味偏凉,脾胃虚寒、大便溏薄者慎用。用药期间忌生冷、油腻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岩白菜虽安全性较高,但临床应用需遵循“辨证施治”原则,尤其在长期使用时,应注意观察身体反应,如有不适及时调整用药。
作者: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 主管药师 廖沙
审稿专家:
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 主任药师 杨茹
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 主任药师 张玲
-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