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病先防,让透析患者远离“刻骨的痛”

继发性甲旁亢是可防可治的,透析患者要遵医嘱定期监测各项指标,早干预、早治疗,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远离这种“刻骨铭心”的痛。

来源:科普时报      作者:李慧 方敬爱      2021-06-22 17:08

生活中不乏这样的透析患者:走路困难、浑身疼痛、皮肤瘙痒,实际年龄只有30岁,行动却如70岁的老人。究竟是什么“隐形杀手”给透析患者造成如此大的痛苦?答案竟然是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简称甲旁亢)惹的祸。

甲旁亢病灶小、危害大

要了解继发性甲旁亢发生的来龙去脉,首先要认识一个身体中隐蔽又神秘的器官——甲状旁腺。它一般有四枚,位于脖颈处左右两甲状腺中部和下部,呈棕黄色、豆粒大小,或藏在甲状腺背面,或埋在其中,可分泌甲状旁腺激素,来调节人体内钙磷的代谢。如果人体的肾脏罢工了,会出现低钙高磷血症,同时体内活性维生素D3也会減少,机体为适应这种变化,促使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加,以纠正低钙血症。开始只是适应性的甲状旁腺激素升高,当这些刺激因素不能得到纠正而持续存在时,甲状旁腺细胞就会不断野蛮式地生长,产生大量的甲状旁腺激素释放入血,引起全身钙、磷代谢紊乱,导致骨痛、骨骼畸形、心血管和软组织钙化等。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具有“病灶小,危害大”的特点。

“刻骨的痛”缘自甲状旁腺激素分泌过多

曾有医学专家提出,对于血液透析伴继发性甲旁亢患者来说,有种痛,叫“刻骨铭心”。所谓的“刻骨”,是因为甲状旁腺激素过多分泌作用于骨骼,释放出钙离子以恢复血钙水平。

随着透析患者尿量越来越少,高血磷、低血钙持续存在,动员骨钙释放,最后导致骨质中钙含量越来越少,骨质疏松越来越重,为此,患者出现病理性骨折的风险就大大增加。这样就形成所谓“刻骨铭心”的痛,这种痛在没有任何刺激的情况下会痛,或在加压后加剧,多见于脊柱、髋、膝等负重关节,且在活动时加重,疼痛呈持续性或间断性;初期仅表现为骨骼疼痛,伴随肌无力,晚期出现下蹲困难、上下楼困难和“鸭子样步态”的行走困难,疼痛进行性加重逐渐延至全身骨骼畸形可见脊柱侧凸、驼背、胸廓变形、头面部狮面样畸形;严重者身高明显缩短形成退缩人综合征。儿童可出现骨生长延迟,生长受限,骨骺脱离和股骨变形。

转移性钙化累及多个器官

由于长期高甲状旁腺激素作用于骨骼引起骨溶解,钙磷释放入血,钙磷沉积过高,可引起心血管钙化、皮肤软组织(含关节周围)钙盐沉积和肺、胃、脑等器官钙化,这种除了骨和牙齿发生的钙化称为转移性钙化。

发生在心脏尤其是心脏瓣膜的钙化,主要累及主动脉瓣,其次是二尖瓣,严重时致瓣膜关闭不全及狭窄,出现明显的心脏杂音,可引起左心室流出道狭窄,进而出现心力衰竭。晚期则会广泛地波及整个心肌,并会因低心输出量而导致死亡。心包发生钙化似“陶瓷心”。发生在血管的钙化,主要在动脉的中膜层,包括冠状动脉在内的任何动脉。血管钙化是不是摄入钙剂过量,导致钙剂在血管壁沉积?其实钙剂的服用和血管钙化没有必然的联系。

还有一种特殊的发生于皮肤小动脉的钙化,可导致小动脉腔高度狭窄及闭塞,皮肤组织因缺血而出现暗红色斑块、溃疡、坏死性结痂,被称为钙化防御。钙化防御相对少见,但致死率较高,通常发生在胸腹部、大腿,也可发生在肢端和内脏。

转移性钙化还会发生在皮肤软组织(含关节周围),引起皮肤瘙痒,出现皮肤抓痕、增厚、破溃等;关节周围组织转移性钙化,主要发生部位为肩关节、髋关节、肘关节及手指、脚趾关节,可引起关节肿胀、疼痛和功能障碍。肺脏的钙化可引起肺扩张受限和弥散障碍,进而导致低氧血症。胃钙化可致顽固性食欲减退,严重者可致胃出血;脑钙化可出现性格改变、辨识力差、脑功能障碍。

此外,甲状旁腺激素还有神经毒性作用,可引起精神失常、脑电图紊乱和周围神经病变,也可出现四肢近端肌力进行性下降,影响上肢抬举和走路。甲状旁腺激素也是肾性贫血发生发展的帮凶。

其实,继发性甲旁亢是可防可治的,透析患者要遵医嘱定期监测各项指标,早干预、早治疗,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远离这种“刻骨铭心”的痛。

(作者供职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


  • 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