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仿制药质量和科研能力提升程度都非常明显,但我国的仿制药真正达到或者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就必须完成全部“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导语:
近年来我国仿制药质量和科研能力提升程度都非常明显,但我国的仿制药真正达到或者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就必须完成全部“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第三个十年,我国仿制药行业经历两轮“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洗礼之后,仿制药的真实水平也引发国家探底的想法。近日,国家医保局召开“集采中选药品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真实世界研究课题成果新闻发布会”,会上结果公布14个进行评价的集采中选仿制药与原研药在临床效果和使用上无显著差异。
这一结果证明,近年来我国仿制药质量和科研能力提升程度都非常明显,但我国的仿制药真正达到或者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就必须完成全部“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国内仿制药水平快速追赶
近日,国家医保局召开“集采中选药品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真实世界研究课题成果新闻发布会”。
本次研究是在国家医保局指导下,受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委托,宣武医院等20家在京医疗机构针对“4+7”试点中选品种中的14个有代表性品种,联合开展的集采中选仿制药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真实世界研究。研究共收集11万余病例,覆盖大型三甲医院、专科医院和社区医疗机构,各中选品种的研究样本量也较大,如恩替卡韦有35450例。
从此次公布的选定品种来看,中选仿制药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真实世界研究的主要品种是抗癫痫药左乙拉西坦,降压药氨氯地平,降脂药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抗血小板药氯吡格雷,慢性乙肝治疗药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酯,抑郁症治疗药艾司西酞普兰和帕罗西汀,精神分裂症治疗药奥氮平和利培酮,注射剂右美托咪定,抗肿瘤药培美曲塞、抗肿瘤药伊马替尼两个不同适应症。根据真实世界研究的结果,首轮4+7集采14个有代表性的集采品种在临床效果和使用以及不良反应上无显著差异,过一致性评价仿制药与原研药在临床上具有等效性。
回首我国仿制药发展的历史,国家医保局试点办、联采办负责人曾表示,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里,我国仿制药质量水平总体偏低,难以与原研药在同一水平上公平竞争,部分原研药品种价格长期明显高于周边国家和地区,“专利悬崖”迟迟未在中国发生。
对于进入我国的原研药在很长一段时间的“高价”现象,本报特约观察家、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智库专家、特约研究员、中国医药兄弟联名誉总会长、沈阳华卫集团执行总裁王振林表示,部分原研药价格过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过去药品价格政出多门,责任不清,现在由国家医保局直接主抓,责任落到实处;二是医疗机构特别是医生本身就不愿降低原研品种价格,因为有利益在里边;三是就患者本身而言也对原研药品依赖度高居不下,对国产仿制药质量信心不足。
在国际上,药品只有专利药和仿制药的区别。专利期内的药品享受知识产权保护,价格高出仿制药许多,但是专利过期以后,随着仿制药上市,专利药便失去优势,价格逐渐降低,即使存在品牌影响力,但是与仿制药的价格也不会相差太多。
其实,原研药为中国独有概念。1993年我国开始实施药品专利保护政策,而在此之前进入中国市场的专利药缺乏法律保护,因此国家出台了这样一个追溯性的行政保护制度。“外资药企获得专利损失的经济补偿,也鼓励他们把创新药带到中国,而且原研药单独定价的初衷是为了体现药品质量和疗效的差异,保持药品合理比价,鼓励新药的研发。”在上海凯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学术部长赵宁波看来,原研药的高价现象其实也有一定的历史原因。
虽然国际惯例认为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可以视为与原研药具有生物等效性,但是随着集采大幅降低仿制药价格,针对仿制药质量与安全性担忧的声音也时有传出。显然,此次试验结果打破了质疑。
“这充分说说明了我国仿制药的高水平发展,以及具备了替代原研药的能力。”王振林介绍,我国仿制药水平之所以提高得这么快,主要经历三个阶段:一是近20年的强制性gmp改造与生产质量监管,强化了生产质量规范;二是商业流通领域gsp监管和药品质量追溯系统,强化了流通质量意识;三是得益于近年来仿制药生物等效性一致性评价的实施。
集采倒逼仿制药提升
目前我国制药企业中大部分以仿制药为主,药品也是仿制药占主流。数据显示,2018年在国内药品市场上,仿制药占比高达63%。此外,中成药20%,辅助药5%,中药材4%,创新药3%,血制品2%,疫苗2%,胰岛素1%。
正是因为仿制药的临床用量和市场需求,国家也先后举行了多次国家级集采来应对。而此次集采中选药品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真实世界研究课题的举行及结果出炉,正是国家集采如火如荼的现实需要。而此次证明14个进行评价的集采中选仿制药与原研药在临床效果和使用上无显著差异,这将造成仿制药与原研药后续在集采上的待遇开始拉近。
赵宁波认为,仿制药在进行一致性评价时,原研药通常被作为参比制剂,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目前要求分组竞价,一致性评价通过之后,原研药作为参比制剂,就要与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同组进行竞价招标,而集中采购目前的规则主要是比价格,所以对于原研药来说,政策上会有一个非常大的降价压力。
“这意味着,原来一个仿制药如果通过评价前卖20块钱,通过一致性评价以后,假如卖30块钱,那么不管原研药卖多少钱,基金可能只按照30块钱报销。这对目前比仿制药价格高很多的原研药来说,有可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赵宁波补充道。
王振林判断:“未来发展趋势是仿制药与原研药后续在集采和临床使用上会此长彼消,但是,不会在短时间内达到全面替换或者替代。替换或者替代速度和程度是伴随着“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完成进度而决定的。应该是还要经过比较漫长的阶段才能相对完成。”
的确,据赵宁波透露,在治疗的关键时刻,不少医生倾向使用原研药,因为国产仿制药的质量与原研药存在差异。
据业内人士估计,70%以上的国产仿制药药效与原研药存在差距。国内部分仿制药存在研究不透彻、质量控制不严格以致药效不足的情况。
据此,王振林指出,现在就说我国仿制药跟上了国际先进水平还为时过早,确切地说,我国仿制药跟上国际水平仅仅是刚起步而已,只是极少数仿制药品种通过“一致性评价”。这些品种也只是接近原研药的生物等效性而已,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能替代。
“当然就整个行业来说,生产制造企业规范、流通经营企业规范、药品质量追溯系统建立,都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质量意识的提高。使之生产制造企业的工艺流程优先、质量标准执行、人员培训制度化、生产严格化、生产设备现代化等等方面,都极大地促进了仿制药水平的提升,这也是事实。”王振林认为仿制药行业水平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不能否认。
原研药要“放下身段”
仿制药水平的不断追赶,也给很多原研药带去了巨大的竞争压力。
前段时间,在集采报量前夕,国家药监局发布了《关于注销醋酸甲地孕酮分散片等283个药品注册证书的公告》,其中包含了多家知名跨国药企的明星产品,如艾伯维的奥比帕利、默沙东的磷酸西格列汀片,以及优时比的左乙拉西坦片等。由此可见,注销与撤网成为了很多原研药的选择。
“药品将更快进入成本竞争领域,而原研药也逐渐丧失在中国市场的竞争优势。”赵宁波指出,在药物疗效上与国外原研产品并无差异,而价格却更加便宜,不仅可以降低医院的药品费用,也可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
跨国药企的过专利期原研药也不再享有“超国民待遇”。再加上一致性评价、国家带量采购等医改政策对医药行业格局的冲击越来越大,跨国药企在中国市场立足的路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面对剧变的国内市场,王振林给原研药支招:“原研药在专利保护期内早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它依然具有先发优势以及原研品牌的影响力,只是在仿制药追赶下,不能再“是无忌惮”的为所欲为而已。至于他们如何选择,我认为:一是在专利保护期内品种加紧布局,快速实施学术推广,尽快收回研发成本;二是专利到期后,应该放下“身段”与仿制药完成价格对接,就会依然占据先机。”
同时,王振林认为,如果国内仿制药水平追上国外原研药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对于提升我国医药工业水平和构建良好的医疗体系势必产生重大影响:
一是完成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这不但提升我国整体仿制药质量,使得我国仿制药正式进入通用名时代,也为仿制药带量采购在药品遴选上奠定良好的基础,推动国产仿制药实现进口替代;
二是通过一致性评价,我国仿制药在质量和疗效上都会有大幅度提高,促使我国用药更安全,疗效更好;
三是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可以降低患者的用药费用,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在质量上和原研药一致,由于仿制药投入研究的周期短,研究费用没有原研药那么高,所以价格往往比原研药低很多,如果临床用药上优先选用可以替代的仿制药,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用药费用和减少医保支付;
四是在政策以及竞争等多方挤压下,我国仿制药企业亟待转型升级。通过差异化竞争提高技术壁垒。预计未来高难度仿制药仍是蓝海领域,仿创结合是必然趋势。
来源:医药观察家报 作者:卢阿峰
原文发布时间:2021-06-25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