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用药误区:同类药物混合使用、选药千篇一律?

药效的发挥往往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切记不要着急换药。比较合理的方法是:根据血糖的水平而逐渐调整服药的剂量,如果达到该药的最大有效量时,血糖仍不下降或控制不理想,再改用其他药物或与其他药物联用。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一旦治疗不及时,血糖控制不稳定,便会引发各种各样的并发症。合理使用降糖药物对糖尿病的病情控制十分重要,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患者并不清楚各类降糖药物如何应用,甚至对糖尿病药物用药存在很多误区,这就要求患者在用药之前先对药物有一定的了解。

目前,市场上使用最广泛的几种口服降糖药物主要包括双胍类、磺脲类、非磺脲类、α-糖苷酶抑制剂和胰岛素增敏剂等。

双胍类的代表药为苯乙双胍和二甲双胍,其中二甲双胍的应用最为广泛,适合肥胖型患者。这类药物的主要原理是抑制肠壁细胞吸收葡萄糖、抑制糖原异生,从而促进周围组织分解糖,增加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磺脲类降糖药为促胰岛素分泌剂。此类药物主要作用于胰岛β细胞膜上的磺脲受体,促进β细胞释放胰岛素从而降低血糖。目前在我国应用的磺脲类药物主要为格列本脲、格列美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和格列喹酮。

非磺脲类药物同样为胰岛素促泌药,只不过与磺脲类药物相比,这类药物具有吸收快、起效快和作用时间短的特点。正是因为这一特点,这类药物有“餐时胰岛素”之称,意思是餐前即刻服用即可。

α-糖苷酶抑制剂主要代表药物为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和米格列醇。这类药物的主要原理是可在小肠上部通过竞争性抑制双糖类水解α-糖苷酶抑制剂的活性而减慢淀粉等多糖分解为双糖和单糖,延缓单糖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峰值。这类药物适合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成分和餐后血糖升高的患者。

胰岛素增敏药也可总结为格列酮类。此类药物主要通过作用于脂肪、肌肉及肝脏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从而增加葡萄糖的利用和减少葡萄糖生成。

降糖药物种类繁多是导致患者常常出现用药错误的原因之一。比如,患者习惯同类药物混合使用、选药千篇一律、用药朝三暮四等等。殊不知,这些习惯存在很大的问题。

先来说说大多数患者会犯的一个问题:同类药物混合使用。之所以这种做法不对,是因为同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基本相似,同类药物合用有时会导致严重低血糖。而低血糖会给患者带来诸多危害,比如会造成全身乏力、头晕、出冷汗、脑部认知功能的损害,容易形成血栓等等。

另外,糖尿病患者切记一定不要用药千篇一律。治疗糖尿病应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来选药,并非只有新药、贵药才是好药,一定要符合自身的情况。比如,患有肾病的糖尿病病人选用二甲双胍可能会出现乳酸酸中毒等不良后果。

再者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药效的发挥往往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切记不要着急换药。比较合理的方法是:根据血糖的水平而逐渐调整服药的剂量,如果达到该药的最大有效量时,血糖仍不下降或控制不理想,再改用其他药物或与其他药物联用。

糖尿病的治疗注定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患者一定学会合理用药,切忌乱用药物不但不会改善病情,反而容易适得其反。

参考文献:
张建设. 浅谈糖尿病患者的合理用药[J]. 现代养生, 2014(20):1.

  • 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