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指南”对选药时机、降压目标及药物选择给予了明确建议,从预防、诊断、治疗与评估等方面对高血压防治进行了全面阐述。
时间:2021-09-16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通讯员 杨璞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WHO)首次独立发布成人高血压药物治疗指南(简称“新指南”),引起广泛关注。该指南既全面参考了现有相关临床研究证据,又兼顾了各类降压药物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更将药品可及性与价格作为确定治疗方案的因素之一。
药物治疗阐述全面详尽
“新指南”对选药时机、降压目标及药物选择给予了明确建议,从预防、诊断、治疗与评估等方面对高血压防治进行了全面阐述。
在启动药物治疗的时机方面,“新指南”建议对确诊为高血压且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4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0毫米汞柱的患者,应开始进行药物降压治疗;建议对收缩压在130~139毫米汞柱、确诊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进行药物降压治疗;建议对无心血管疾病但心血管风险增高,或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病,收缩压在130~139毫米汞柱者接受降压药物治疗。
在降压目标值方面,“新指南”建议对于无并发症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目标为低于140/90毫米汞柱;建议确诊心血管疾病的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控制目标为低于130毫米汞柱;高风险的高血压患者(包括心血管病高风险、糖尿病、慢性肾病)的收缩压治疗目标为低于130毫米汞柱。
在降压药物选择方面,“新指南”建议在初始治疗时,对于需要药物治疗的成人高血压患者,应使用以下三类药物中的任何一种作为初始治疗:噻嗪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长效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联合治疗时,对于需要药物治疗的成人高血压患者,建议将联合治疗作为初始治疗,最好是单片固定复方制剂。联合治疗中使用的降压药物应从利尿剂(噻嗪型或噻嗪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和长效二氢吡啶钙通道阻滞剂三类药物类别中选择。
宜结合临床使用
虽然WHO成人高血压药物治疗指南是面向全球各国所制定的,但我国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指南制定与更新体制。结合我国国情的指南更应该作为指导我国高血压防治工作的参考依据。
江苏省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病科主任邢俊武介绍,“新指南”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但还需要结合实际运用。第一,确定启动药物治疗的时机以及降压治疗强度,前提是做好心血管风险评估。第二,对于中国的高血压患者而言,除了西医的药物治疗,中医药的调理也很重要,中西医结合对一些高血压患者而言往往是更优选择。第三,除了药物治疗,更重要的是注意尽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就是日常做好预防,比如科学饮食、合理运动、戒烟限酒、起居有常等。对于有高血压病风险的人,大多单纯通过生活方式改变就可以使血压得到满意控制并能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日常防控做好五点
邢俊武指出,秋季防控高血压要注意以下五点。
按得勤一点秋季早晚温差大,导致人体血压压差不稳定。缓解血压升高引起的头晕、头疼等症状,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按揉风池穴、百会穴和四神聪,早晚各一次,每个穴位1~3分钟,按揉的强度以酸胀能耐受为度。
睡得早一点秋季不少人容易感到疲乏,这就是所谓的“秋乏”。经过“昼长夜短”的夏季,很多人有睡眠不足的现象,特别是老年人。如不改变晚睡的习惯,“秋乏”更容易出现。另外,如果睡眠不足,容易出现血压不稳,因此尽量不要熬夜。
穿得暖一点夏秋交替之际,早晚温差增大,外出的时候最好备一件长袖薄衣,减少较大温差对心血管的刺激。要护好颈部、后背、脚踝等部位,避免受凉诱发疾病。
运动柔一点天气逐渐转凉,适当做些运动会对调节血压有好处。但高血压患者不宜做剧烈的运动,以免使血压骤然升高,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可以选择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比较温和的健身方式。同时要注意锻炼的时间,注意锻炼强度应循序渐进。
起床慢一点血压高的老年人,早上重点做好三个“一分钟”:醒来后不要急于起身,先在床上躺一分钟;起身后在床上坐一分钟;把腿放床边再坐一分钟;最后,再以较为舒缓的动作起床活动。(杨璞)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