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1-24 来源:中华医学会
作者:冯觐伟 深圳市儿童医院 康复治疗师
冯佳乐 深圳市儿童医院
韩召迪 深圳市儿童医院
审核:苏 颖 深圳市儿童医院 主任护师
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是一种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通常在72小时内迅速发展,表现为听力急剧下降、耳闷胀感及耳鸣,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眩晕症状。突发性耳聋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交能力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及时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一、病因分析
突发性耳聋并非由单一因素引起,而是多种潜在诱因相互作用的结果。以下是突发性耳聋的主要病因:
1. 病毒感染:病毒感染是突发性耳聋的常见病因之一,尤其是感冒后的病毒感染,可能损害耳蜗及听神经。
2. 血管病变:颅内小血管痉挛或栓塞导致耳朵供血不足,进而引发听力下降。血管缺血引起的内耳毛细胞缺血或水肿,是突发性耳聋的重要原因。
3. 肿瘤因素:如听神经瘤等颅内肿瘤,可导致听力突然下降。
4. 药物性损害:某些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或抗肿瘤药物,可能对听力造成损害,引发突发性耳聋。
5. 免疫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可能诱发突发性耳聋。
6. 耳部疾病:梅尼埃病等耳部疾病在眩晕发作时,可能伴有听力突然下降、耳闷及耳鸣等症状。
此外,长期承受巨大精神压力、持续暴露于高分贝噪声环境、全身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也可能增加突发性耳聋的风险。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二、症状表现
突发性耳聋的主要症状是听力下降,通常为单侧耳聋,且发病前多无先兆。听力可能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急剧下降,部分患者还伴有耳鸣、耳闷胀感或眩晕等症状。耳鸣可伴随耳聋同时出现或在其后出现,治疗后多数患者听力可恢复,但耳鸣可能长期存在。眩晕是突发性耳聋的较严重症状,多为旋转性眩晕,伴有恶心、呕吐。其他症状还包括耳部麻木感、睡眠障碍、情绪障碍等,这些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图3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三、治疗方法
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效果与就诊时间密切相关,越早治疗,预后越好。因此,一旦发生突发性耳聋,应立即就医。治疗方法主要包括:
1. 药物治疗:是突发性耳聋的首选治疗方法。常用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神经营养类药物、血管扩张类药物及抗凝、纤溶药物等。糖皮质激素可减轻内耳炎症反应,改善内耳供血;神经营养类药物有助于促进内耳神经功能恢复;血管扩张类药物和抗凝、纤溶药物能改善内耳微循环,降低纤维蛋白原,从而缓解耳聋症状。
2. 高压氧治疗:作为辅助治疗手段,通过增加体内氧浓度,促进内耳供氧,有助于改善耳聋症状。治疗需在高压氧舱内进行,每次1~2小时,疗程根据患者病情而定。
3. 中医治疗:包括针灸、推拿、穴位注射、穴位贴敷、刮痧、温灸、耳尖放血等多种方法。这些方法通过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改善内耳微循环等机制,达到治疗耳聋的目的。
4. 手术治疗:对于部分药物治疗无效的重度突发性耳聋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植入人工耳蜗,直接刺激听神经,帮助恢复听力。但手术治疗需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风险。
图4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四、预防措施
为降低突发性耳聋的发生风险,可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 控制基础疾病: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全身性疾病,保持血压、血糖和血脂在正常水平。
2. 避免噪声暴露:尽量减少在高强度噪声环境中的时间,使用耳塞等听力保护设备。
3.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和减少压力,有助于维持整体健康,包括耳部健康。
4. 注意耳部卫生:避免用尖锐物品挖耳,防止耳部感染。游泳或洗澡时,可使用耳塞防止水进入耳道。
5. 谨慎用药:使用药物时,遵循医生建议,特别是对于有听力问题的人群。
6. 定期听力检查:定期进行听力检查,特别是对于有听力损失家族史或长期暴露在噪声环境中的人群。
图5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图6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突发性耳聋病因复杂,但通过综合治疗和积极预防措施,可降低其发生风险,提高治疗效果。一旦出现突发性耳聋症状,应立即就医,争取尽早诊断和治疗,以便早日恢复听力,享受美好生活。
参考文献:
[1] 覃仙菲, 赵翔鲲, 孙秀梅. 常见基础疾病影响突聋疗效的研究进展[J]. 中华耳科学杂志, 2024, 22(2): 275-278.
[2] 武艳芳, 傅永旺. 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分析[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0, 26(01): 51-54.
[3] 肖琪, 张丹慧, 刘蓬, 等. 中医综合治疗难治性突聋的临床疗效观察[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 41(6): 1486-1492.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