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网上自评量表显示“重度抑郁”时,普通人应该如何应对?-

发布日期:2025-03-28 来源:温州市护理学会

现在网上有很多抑郁自评量表,给大家带来恐慌。

一、正确看待自评结果:参考而非确诊

1. 自评量表的局限性

常见的抑郁自评量表(如SDS、PHQ-9)能帮助初步筛查情绪状态,但其结果不能替代专业诊断。例如,SDS量表的标准分≥73分可能提示“重度抑郁”,但量表仅反映近期主观感受,可能受疲劳、压力等临时因素干扰。

2. 警惕“标签化”焦虑

部分人可能因量表结果恐慌,甚至自我暗示症状。需注意:真正的重度抑郁症需满足持续两周以上的核心症状(如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精力减退),且伴随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二、是否需要就诊?关键看症状和风险

1. 建议立即就医的情况

出现自杀念头或自伤行为:重度抑郁患者自杀风险高,需专业干预。

无法正常生活:如长期卧床、拒绝进食、无法工作学习。

伴随幻觉或妄想:如听到指责声、坚信自己有罪。

2.可先观察再决定的情况

若量表显示“重度”但实际症状较轻(如仅情绪波动、偶发失眠),建议调整生活方式: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减少独处。寻求社会支持:与亲友倾诉或参加互助小组。 1周-2周后复测:若症状持续或加重,需就医。

三、就诊流程与治疗选择

1. 如何选择科室

优先挂精神科或心理科,抑郁专病门诊。

若伴有躯体症状(如头痛、心悸),可先到综合医院排除器质性疾病。

2.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如SSRIs类(舍曲林、氟西汀)需遵医嘱服用,4周-6周起效。

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CBT)可纠正负面思维,适合轻中度患者。

住院治疗:适用于自杀风险高、拒绝进食或药物治疗无效者,封闭病房可提供24小时监护。

四、日常应对策略

1. 避免孤立自己,即使不愿社交,也可通过线上社区或心理热线(如96525)获得支持。

2. 记录情绪日记,每天用1句-2句话描述情绪变化,帮助医生判断病情波动。

3. 警惕网络误导,勿轻信“抑郁症可自愈”“中药替代西药”等言论,治疗需系统性和专业性。

自评量表是发现心理问题的“警报器”,而非“判决书”。若结果显示“重度抑郁”,请保持冷静,结合自身症状和风险判断是否需要就医。早干预、规范治疗是抑郁症康复的关键,精神科医生和心理治疗师会为你制定个性化方案,帮助你逐步走出阴霾。

图片

  • 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