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药三分毒”,既指西药,也包括中药。中药并非无毒,也并不比西药更安全。中药的用药安全,同样值得关注。
2021.12.20 药葫芦娃
老话说“是药三分毒”。有的人认为,这“毒”,指的是西药的不良反应,中药副作用小,大部分是“纯天然、安全无毒”;有的人则认为,这“毒”就是中药里有毒的药材,像砒霜、朱砂。
其实,“是药三分毒”,既指西药,也包括中药。中药并非无毒,也并不比西药更安全。中药的用药安全,同样值得关注。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中药的“毒”~
认识中药的毒性
传统中医对中药毒性认识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古人在数年的生产实践中发现,有些东西常吃也无害,而有些东西虽然会伤害身体,但也能治愈疾病。由此将无毒者当作“食”,有毒者看作“药”,将“毒”“药”并称为“毒药”,也就是将“毒药”看作一切药物的总称,泛指所有能治疗疾病的药物。
明代张景岳《类经》云:“大凡可辟邪安正者,均可成为毒药,故曰毒药攻邪也。”《类经》中也提出“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者,因气味之偏也”,论述了毒药的广义含义。广义毒性就是把药物的毒性看作是药物的偏性。
而狭义毒性是指药材毒性的大小或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如《素问·五常政大论》称:“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现如今,中药毒性就是指中药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及损害。
中药毒性分级
古代医学将中药按照毒性强弱依次分为:大毒、常毒、小毒、无毒。在《神农本草经》中则主要将中药的毒性分为“有毒”和“无毒”两大类。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则采用大毒、有毒、小毒三级毒性分类法对中药毒性进行分级。该分类法也是目前较为通用的分类方法。
目前中药品种多达12800多种,而见中毒报告的有100余种,其中包括许多临床很少使用的剧毒药。
临床可引起中毒的常见中药主要有:关木通、苍耳子、苦楝皮、附子、乌头、巴豆、半夏、牵牛子、马钱子、杏仁、桃仁斑蝥、蟾蜍等。
中药中毒的主要原因
作用于人体不同的系统引起的中毒症状不同。产生中药中毒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种:
一是服药剂量过大,尤其是附子、乌头、马钱子等毒性较大的中药,服药量大,服药时间长可导致中毒。
二是误服伪品也会引起中毒,如华山参代人参、独角莲代天麻、洋金花代凌霄花等。
三是炮制不当,如服用未经炮制的生附子、生乌头。
四是煎煮服法不当,如乌头、附子煎煮时间过短未能完全去除药物毒性成分或服后受寒、进食生冷引起中毒。
五是配伍不当,如配伍违反“十八反”原则。
此外,还有药不对症、自行服药、乳母用药等引起的中药中毒情况。
当我们充分认识与理解中药的毒性并严格按医嘱或说明书合理应用时,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医源性、药源性的疾病,避免毒性事件发生,还可使毒性中药的药效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作者: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主管药师 李云
审核专家: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副主任药师 李彬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