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文献
首页 文献 临床文献
乙酰肝素酶与多配体蛋白聚糖-1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多配体蛋白聚糖-1(SDC1)是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HSPG)的主要成员之一,具有调节代谢、转运和信息传递等功能。乙酰肝素酶(HPSE)诱导SDC1的脱落,形成HPSE/SDC1轴驱动生长因子信号传导并调节细胞行为,从而促进恶性肿瘤的生长、转移扩散、血管生成和溶骨作用。作者从HPSE和SDC1对恶性肿瘤的作用、HPSE/SDC1轴的形成以及针对该轴的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情况等方面进行综述。
卵巢癌内分泌治疗研究进展
卵巢癌初始治疗对手术和化疗药物反应良好,但肿瘤复发或化疗耐药往往会导致治疗失败。内分泌治疗为复发性或耐药性卵巢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内分泌药物具有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治疗费用低等优势。与单独用药相比,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抗血管生成药物以及化疗药物等,可能会发挥协同作用和药物增敏作用,提高内分泌治疗的效果。本文主要对内分泌治疗在卵巢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卵巢癌的内分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C2H2型锌指蛋白在肿瘤基因调控中的研究进展
锌指蛋白是人类基因组中规模最大的转录因子家族,锌指结构的多种组合方式决定其在生物学行为上表现出不同功能。关于不同锌指蛋白在恶性肿瘤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作者简要阐述了C2H2型锌指蛋白在转录调节和翻译后修饰的作用机制并总结其在不同肿瘤中的调控作用。
1例直肠肛管恶性肿瘤术后骨转移伴难治性癌痛患者的药物治疗
1例直肠肛管恶性肿瘤术后骨转移伴难治性癌痛患者的镇痛治疗过程中,临床药师对患者疼痛性质、程度及药物治疗所致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和评估,并提出个体化镇痛给药建议。治疗后,患者疼痛控制稳定,不良反应可耐受。临床药师参与癌痛患者的镇痛治疗,能够为患者提供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规范临床合理使用镇痛药物。
局部大面积破溃乳腺癌植皮患者围术期的全程个案管理
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乳腺癌植皮患者的围术期全程个案管理方法。 方法 选取32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进行全程个案管理。全程个案管理模式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个案护理师在围术期、出院后对患者实施全方位护理。 结果 32例患者术后胸部所植皮片全部Ⅰ期成活,成活率100%。术后出现植皮区感染1例,感染率3.1%;创面愈合时间平均14 d;患者出院后3个月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低于出院时和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结论 积极有效的围术期全程个案管理可缓解患者情绪,促进患者康复。
黄柏红花散对抗肿瘤药物相关静脉炎的预防效果
目的 观察黄柏红花散对抗肿瘤药物相关静脉炎的预防效果。 方法 将270例使用抗肿瘤药物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黄柏红花散外敷,B组采用尤卓尔外涂,C组采用尤卓尔涂抹联合黄柏红花散外敷,每组90例。观察3组静脉炎发生率及疼痛发生情况。 结果 C组静脉炎发生率与疼痛发生率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尤卓尔联合黄柏红花散可有效预防抗肿瘤药物相关静脉炎的发生,且联合用药效果更佳。
健脾化瘀方改善晚期胃癌血液高凝状态的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 观察健脾化瘀方对Ⅲ~Ⅳ期胃癌血液高凝状态患者凝血指标、组织因子(TF)、炎症指标、血小板聚集试验的影响。 方法 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试验组接受健脾化瘀方联合肿瘤基础治疗,对照组仅接受肿瘤基础治疗,治疗时间(42±2)d。在入组第1天、第(21±2)天、第(42±2)天对受试者进行访视并统计分析结果。 结果 ① 治疗2个周期后,试验组较对照组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降低,凝血酶时间(TT)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②与治疗前比较,试验组治疗后组织因子(TF)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③试验组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④ FIB与TF呈显著正相关(r=0.447,P < 0.01),治疗后的改变也呈显著正相关(r=0.434,P < 0.05)。⑤ FIB与IL-1β呈显著正相关(r=0.357,P < 0.05),治疗后的改变也呈显著正相关(r=0.555,P < 0.05)。 结论 健脾化瘀方可能通过降低TF的表达和炎症因子IL-1β水平来达到改善晚期胃癌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目的。
< 1 ... 20 21 22 23 24 ... 35 > 共 35 页
微信咨询
在线咨询
专属客服·小淘

400-867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