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文献
首页 文献 临床文献
深冻颅骨瓣修补颅骨缺损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深冻颅骨瓣修补颅骨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按照去骨瓣减压术后颅骨修补时间间隔将40例颅骨缺损患者分为早期组与晚期组,每组20例。早期组于去骨瓣减压术后12周内接受颅骨瓣修补术,晚期组于去骨瓣减压术后12周后接受颅骨瓣修补术。比较2组临床疗效、日常生活能力、预后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早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晚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早期组Barthel指数(BI)评分、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均高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颅骨缺损患者早期行深冻颅骨瓣修补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安全性较好。
多发肋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时机选择对患者恢复的影响
目的 观察多发肋骨骨折内固定术手术时机选择对患者恢复的影响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174例多发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行内固定术手术时间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受伤72 h内行内固定术)91例和对照组(受伤72 h及以上行内固定术)83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血清疼痛因子水平、血气分析指标水平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2组VAS评分、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水平低于术前,动脉血氧分压水平高于术前,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2组血清致痛物质、5-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0%,低于对照组的1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相较于72 h及以上行内固定术,多发肋骨骨折患者受伤72 h内行内固定术可有效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与住院时间,缓解疼痛,改善血气分析指标,并降低血清致痛物质水平与并发症发生率。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后随访12个月,采用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估临床疗效。 结果 12例患者均顺利接受MISTLIF,手术时间(118.33±15.86)min,术中出血量(114.17±39.42)mL,术后引流量(103.33±30.85)mL。所有患者随访均超过12个月,随访(13.50±1.31)个月。1例患者术中终板损伤,术后3个月随访时可见轻微椎间隙塌陷,术后12个月随访时可见椎间骨性融合。1例患者术后大腿前方出现麻木、疼痛等症状,6个月后好转。与术前比较,患者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和ODI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应用MISTLIF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满意,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等优点。
置管溶栓术联合髂股静脉支架植入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
目的 观察置管溶栓术(CDT)联合髂股静脉支架植入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Cockett综合征)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93例Cockett综合征合并急性下肢DVT患者的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CDT组47例(采用CDT治疗)和联合组46例(采用CDT联合髂股静脉支架植入治疗),比较术前与术后1个月时2组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比较2组患者的血栓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情况。 结果 联合组血栓清除率分级情况优于CDT组,复发率低于CD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CDT组手术前后IL-6、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1个月时IL-6、CRP水平均高于术前,且高于CD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ockett综合征合并急性下肢DVT患者应用CDT联合髂股静脉支架植入治疗利于清除血栓,可降低复发率,且安全性好,但联合治疗可能会介导炎症反应发生,增大新血栓发生风险,术后应积极实施合理的抗炎治疗。
止血纱和氨甲环酸对颈后路全椎板减压术围术期出血及安全性的影响
目的 比较静脉滴注氨甲环酸或局部应用止血纱对颈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患者围术期出血及安全性的影响。 方法 选取因脊髓型颈椎病行颈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的10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氨甲环酸组(n=35)、止血纱组(n=35)和对照组(n=36)。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止血纱组术中在术区植入止血纱,氨甲环酸组术后静脉滴注氨甲环酸。比较3组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及术后总引流量,并比较3组术前及术后3 d时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凝血功能指标和炎症指标水平。 结果 止血纱组、氨甲环酸组的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及术后总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且止血纱组少于氨甲环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3 d时,3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时,3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高于术前,且氨甲环酸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对照组、止血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3 d时,3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止血纱应用于颈后路全椎板切除术中的止血作用及安全性均优于氨甲环酸静脉滴注。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腱骨愈合的影响
目的 探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对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腱骨愈合的影响。 方法 将94例ACL损伤患者分为PRP组(n=42)和对照组(n=52),2组均行ACL重建术,PRP组在肌腱移植前用PRP浸泡,并于术后第1、3、5周关节腔内注射PRP,对照组无特殊处理。比较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评分、Lysholm评分以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2组手术当天和术后3、12个月股骨骨道直径差异,比较2组术后愈合情况。 结果 术后3、6、12个月时,2组IKDC评分、Lysholm评分较术前升高,VAS评分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3、6个月时,2组患者IKDC评分、Lysholm评分、VAS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手术当天、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股骨骨道直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术后3、12个月股骨骨道直径大于PR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12个月,PRP组股骨隧道移植物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自体PRP应用于ACL重建术能提高腱骨愈合的速度,缩短ACL重建术后恢复时间,提高腱骨愈合质量。
酮咯酸氨丁三醇与帕瑞昔布钠对腰椎经椎间孔入路减压椎间融合手术后出血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酮咯酸氨丁三醇与帕瑞昔布钠对腰椎经椎间孔入路减压椎间融合手术(TLIF)患者术后出血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因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行TLIF的5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酮咯酸氨丁三醇组(n=31)与帕瑞昔布钠组(n=28)。酮咯酸氨丁三醇组术后予以酮咯酸氨丁三醇30 mg,静脉滴注,2次/d,共3 d;帕瑞昔布钠组予以帕瑞昔布钠40 mg,静脉推注,2次/d,共3 d。统计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显性失血量。检测手术前后血细胞分析、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指标,并计算总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 结果 帕瑞昔布钠组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酮咯酸氨丁三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帕瑞昔布钠组术后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长于酮咯酸氨丁三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与酮咯酸氨丁三醇相比,TLIF术后使用帕瑞昔布钠可减少术后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及引流量,但其对隐性失血量影响较小。此外,帕瑞昔布钠可能对凝血功能影响更小。
< 1 ... 18 19 20 21 22 ... 35 > 共 35 页
微信咨询
在线咨询
专属客服·小淘

400-867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