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文献
首页 文献 临床文献
急性呼吸窘迫新生儿优质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实施优质护理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5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评估两组患儿护理前后血气指标比较,观察组血气指标水平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数据结果显示(80.0%vs96.0%),其中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实施优质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儿血气指标,并提高家属护理满意度。
小儿阑尾炎腹腔镜手术室护理研究
目的分析在小儿阑尾炎腹腔镜手术护理工作中应用手术室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50例阑尾炎腹腔镜手术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手术室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术后排气时间及伤口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4.0%)明显低于对照组(12.0%),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小儿阑尾炎腹腔镜手术患儿实施手术室护理效果显著,其可以提高患者手术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进而促进患儿术后良好恢复。
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与大动脉缓冲功能关系的研究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EH)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大动脉缓冲功能的改变。方法选择313例EH患者,其中男性230例,女性昭例,平均年龄(58.5±10.1)岁。应用脉搏波速度(阳l8ewaveveloeity,PWV)自动测量系统测定颈动脉.股动脉PWV作为反映大动脉节段扩张性的参数;B型超声对颈动脉进行扫查,动脉粥样硬化的定义为内膜.中层厚度≥13mm。颈动脉横断面顺应性和容积扩张性作为评价大动脉缓冲功能的指标。结果313侧EH患者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者120例。与未台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相比,EH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收缩压[(149.76±20.20)瑚№比(141.62±18.94)姗Hg]、脉压[(61.72±18.94)姗Hg比(52.84±14.弼)m咀Hg]和Pwv[(12.91±2.93)m/~比(1078±2.02)m/8]显著升高(P均<0.Nil);颈动脉横断面顺应性[(64.68±413.52)10-n^n田Hg比(81.55±63.45)10-n/mmHg]和客积扩张性[(1.71±1.4o)10-珊比(239±2_01)10·眦№]显著降低(P均<0.o5)。结论EH台并颈动脉粥样硬化者大动脉弹性减退,缓冲功能显著降低。
大动脉粥样硬化与心源性栓塞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单中心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LAA)与心源性栓塞(CE)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AI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血管内治疗差异。方法:连续回顾性纳入2014年9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行血管内治 疗的LAA与CE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AIS患者,比较分析两组在临床特点、血管内治疗方式、术后颅内出血发 生率及预后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共纳入患者134例,其中LAA患者48例,男39例、女9例,年龄为42~82 (62.65±9.76)岁;CE患者86例,男40例、女46例,年龄为34~87(69.66±12.43)岁;两组性别、平均年 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363、t=-3.371,P均<0.05)。LAA患者高血压病占比高于CE患者[70.8% (34/48)vs51.2%(44/86),χ2=4.900,P=0.027],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CE患者[13 (7,16)分vs16(13,21)分,Z=-3.603,P<0.001]。采用血管成形术的LAA患者比例为52.1%(25/48),高 于CE患者的4.7%(4/86;χ2=38.121,P<0.01)。LAA患者术后颅内出血发生率低于CE患者[10.4%(5/48)vs 32.6%(28/86),χ2=8.136,P=0.004]。两组在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血管成功再通率以及术后3个月良好 预后率和死亡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的AIS患者中,CE患者发 病时症状较重,且血管内治疗后颅内出血发生率较高。LAA和CE患者的血管内治疗方式不同,但预后和死亡率无 明显差异。
上颌骨成软骨型骨肉瘤1例研究
骨肉瘤是骨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发生于颌骨者所占比例不超过10%,现报道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病理科上颌骨骨肉瘤1例。
拓扑替康联合多西他赛治疗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拓扑替康联合多西他赛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1月来高唐县人民医院就诊的小细胞肺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iv多西他赛注射液75mg/(m2·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注射用盐酸拓扑替康1.5mg/(m2·d);3周为一个周期,至少治疗4周期。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部分缓解率分别为36.0%、28.0%,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4.0%、5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0.2、7.3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3.2、2.1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可发生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咳嗽、发热、皮疹、痤疮、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降低等不良反应。治疗组患者消化系统和血液系统的不良反应比较大,28.0%出现恶心,24.0%发生白细胞减少,28.0%血小板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拓扑替康联合多西他赛治疗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显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借鉴。
临床医学病理学血栓形成教学设计研究
病理学是一门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1],是医学生重要的基础必修课,内容繁杂、抽象枯燥,不容易理解。临床上血栓形成非常常见,如脑动脉血栓形成引起的脑梗死、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引起的心肌梗死、手术后长期卧床的患者继发血栓形成等,且危害极大[2]。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一节内容尤为重要。只有很好地理解掌握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明确血栓形成对机体的影响,才能够在临床工作中预防和减少血栓形成。本文就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病理学授课《血栓形成》这一节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教学设计,优化教学内容,旨在提高授课质量,增强教学效果。
< 1 ... 30 31 32 33 34 35 > 共 35 页
微信咨询
在线咨询
专属客服·小淘

400-867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