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红斑鳞屑性皮肤病的皮肤镜与组织病理学特征相关性专家共识(2021)
皮肤镜作为一项无创且快速的辅助诊断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红斑鳞屑性皮肤病的诊疗中,显著提高了临床工作效率及诊疗准确率。大多数皮肤病的皮肤镜特征与组织病理学特征存在关联,研究其关联性有助于加深对皮肤镜征象的理解。本共识基于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对常见红斑鳞屑性皮肤病的皮肤镜与组织病理学特征相关性进行描述,以期提高皮肤科医师对此类疾病皮肤镜特征的认识。
山西省儿童医院2014—2019年小儿感染性腹泻细菌谱及耐药性变化分析
目的 探讨近年来山西省儿童医院小儿感染性腹泻细菌谱及耐药性的变化。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2019年山西省儿童医院感染性腹泻住院患儿粪便培养阳性病例细菌谱及耐药性变化。 结果 2014—2016年分离最多的是肺炎克雷伯杆菌; 主要细菌感染无性别、发病季节显著差异,感染以0~1岁患儿为主。2017—2019年分离最多的是非伤寒沙门氏菌,细菌感染患儿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肺炎克雷伯杆菌以冬季分离率最高,非伤寒沙门氏菌、大肠埃希菌以夏秋季分离率最高; > 1岁的患儿的非伤寒沙门氏菌的阳性率更高,肺炎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0~1岁阳性率更高。2017—2019年较2014—2016年,非伤寒沙门氏菌对氨苄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噻肟耐药性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017—2019年较2014—2016年,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曲松耐药性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近年来,山西省儿童医院收治感染性腹泻患儿主要致病菌为非伤寒沙门氏菌,患儿发病年龄多集中在0~1岁,发病季节多集中在夏秋季,多数细菌对三代头孢类抗生素耐药率增加。
电针预处理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应激反应、肠黏膜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电针预处理联合全身麻醉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应激反应、肠黏膜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方法 将96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2组患者均行全凭静脉麻醉,观察组增加电针刺激内麻点和足三里。记录2组针刺前(T0)和术后2、12、24、48 h(T1、T2、T3、T4)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心率、平均动脉压(MAP)、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促肾上腺皮质醇激素(ACTH)、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脂多糖(LPS)、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水平。 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T0时, 2组VAS评分、心率、MAP、Cor、NE、ACTH、CRP、IL-6、TNF-α、LPS、DAO及D-乳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相较于T0时, 2组T1~T4时上述各指标水平均上升,且观察组T1~T4时上述各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电针预处理联合全身麻醉可显著改善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及炎性反应,并可调节肠黏膜功能。
异甘草酸镁与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异甘草酸镁与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将60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异甘草酸镁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血脂指标、镁离子水平、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 高于对照组的8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治疗后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异甘草酸镁能显著改善NAFLD患者的肝功能及血脂指标,且安全性良好。
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与调节性T细胞的平衡与白癜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目的 分析白癜风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与调节性T细胞(Treg)的平衡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方法 选取白癜风患者109例,其中进展期患者56例,稳定期患者53例,另选取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59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组受试者外周血Th17、Treg细胞数量;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组受试者白介素-17(IL-17)、叉头盒蛋白P3(Foxp3)水平; 采用Pearson法分析白癜风患者Th17、Treg细胞及IL-17、Foxp3的关系。 结果 对照组、稳定期组、进展期组Th17细胞含量、Th17/Treg、IL-17水平逐渐升高, Treg细胞含量、Foxp3水平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随着白癜风皮损面积的增加, Th17细胞含量、Th17/Treg、IL-17水平逐渐升高, Treg细胞含量、Foxp3水平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白癜风患者Th17细胞与Treg细胞、IL-17与Foxp3均呈显著负相关(r=-0.449、-0.497, P < 0.05)。 结论 Th17/Treg细胞平衡可能与白癜风的发生及临床特征有关。
替代健康饮食指数-2010评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膳食质量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膳食结构差异,分析饮食模式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 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脏科住院的72例冠心病(CAD)患者,按是否存在心肌损伤分为心绞痛组39例和心肌梗死组33例。对2组进行膳食结构调查; 对2组进行替代健康饮食指数-2010(AHEI-2010)评分并分层比较;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的膳食结构方面危险因素。 结果 经AHEI-2010评分分层后, 2组患者膳食结构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心肌梗死组不良膳食结构的患者占比高于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心肌梗死组较差膳食结构的患者占比高于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钠摄入过多是心肌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P=0.008, OR=1.416, 95%CI为1.096~1.831)。 结论 根据AHEI-2010评分的膳食结构分层,可评价CAD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风险,合理改善膳食结构,预防急性心肌梗死事件的发生。
MITF基因在瓦登伯格综合征Ⅱ型中的突变分析
目的 探讨1例瓦登伯格综合征(WS)家系遗传性致病因素,以期通过遗传咨询而实现WS型耳聋的一级预防。 方法 纳入三代5名家系成员(汉族)为研究对象,详细询问病史,采集外周静脉血并抽提DNA, 采用Sanger测序对3大常见耳聋基因和瓦登伯格综合征候选基因进行全序列筛查。 结果 MITF基因截短突变c.C763T(p.R255X)在该家系内呈现基因型-表型共分离。 结论 截短突变c.C763T导致第255位精氨酸密码子突变为终止密码子,蛋白质合成提前终止,很可能为该家系的遗传性致病因素。MITF蛋白正常功能丧失所致的单倍体剂量不足很可能为该突变的致病机制。遗传咨询、婚育指导和产前诊断技术的应用,可避免由该突变导致的后代耳聋。
< 1 ... 24 25 26 27 28 ... 96 > 共 96 页
微信咨询
在线咨询
专属客服·小淘

400-8676768